安軍偉:把石墨烯制作成本降低100倍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玉波 通訊員 王佃軍
只有頭發直徑一百萬分之一的石墨烯,可廣泛應用在航天、電子、生命醫學等新材料領域。
內蒙古清蒙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清華大學博士后安軍偉,潛心研究石墨烯工業化應用技術15年,把石墨烯的成本從每克幾百元降到了每克五毛錢。
這幾天,安軍偉和他的博士團隊正在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中國石墨產業園調試年產2000噸手機散熱膜石墨烯生產線,這條生產線今年6月達產后,每年可以實現將近5億元的銷售額,利稅6000萬元左右,帶動興和縣成為國家級石墨烯應用技術產業聚集地。
石墨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但提取石墨烯卻是一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石墨烯生產過程中,會遇到一個大量的高錳酸鉀和幾十倍重量的這個濃硫酸的加入,這時候就會產生劇烈的氧化反應,在十度以上的溫度,或者是稍微高幾度的溫度都可能引起劇烈的爆炸,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危險。2016年,安軍偉來到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石墨產業園,一門心思研究石墨烯工業化新路子。
安軍偉率領他的石墨烯研發團隊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微負壓大規模膨脹剝離制造石墨烯技術。借用興和縣石墨負極車間碳化生產線檢修車間,在別人檢修閑置時間里,手動填裝數千個石墨匣砵,用了9個月時間,終于研發成功了低成本單層石墨烯大規模制造技術,生產線實現了高效快速制備石墨烯,成本也從原來的每克數百元,降到了每克0.5元。
2017年,這項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安軍偉說,正常的汽車,如果是在南方,可能能夠行駛300公里,在我們北方(寒冷天氣),大約就是150公里左右,加入了石墨烯的導電漿料之后,使電池快充從原來的兩三個小時提升到四十分鐘。
安軍偉先后突破石墨烯粉體大規模制造工藝和裝備設計難題等多項關鍵技術;建立了相關產品的產業化體系和國家行業標準體系。從2016年到現在,他主持內蒙古自治區重大專項3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8項,牽頭制定國家行業標準3項,獲得內蒙古“青年創新人才獎”、“北疆工匠”稱號。
安軍偉說,這些成績讓他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
“能在這里踏實工作這么多年,主要在于這里的石墨烯前景,如磁石一般吸引我?!卑曹妭ニ诘呐d和縣,是中國三大石墨生產基地之一,以盛產大鱗片晶質石墨而聞名。
安軍偉說,興和縣很小,但是平臺很大,作為一個石墨人,我們的夢想就是在這里充分發揮我們的才華,把中國的石墨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