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瀟瀟
“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正在逐漸進入黃金時代?!?/p>
近日,上海華奧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奧泰生物”)CEO朱向陽博士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采訪時,談及中國醫藥生物產業發展現狀時表示,“政府的政策支持、國內外優秀人才帶來的先進技術、資本的助推共同造就了生物制藥領域的China speed(中國速度)?!?/p>

華奧泰生物CEO朱向陽博士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4年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美元,2020年至2024年復合年均增速為14%。
生物醫藥行業在國內迅猛發展的背后不得不提的是政策的加持,如2015年藥政系統的創新藥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2017年,中國正式加入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ICH),加速國內與國際的接軌。
“我回國已經有9年了,能夠感受得到的是,雖然現在國內有很多人在做Fast-follow(快速跟隨)藥物,但也有不少人在做First-in-class(原研藥)?!敝煜蜿栐诳鐕幤蠊ぷ鞫嗄?,領導了重磅藥物Skyrizi和Praxbind的成功研發,領導和參與過20多個單抗或雙靶點抗體項目的研究。
華奧泰生物成立于2013年9月,是上市公司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海藥業,600521)的全資子公司,產品管線主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和眼科疾病等領域。
作為華海藥業的子公司,朱向陽表示,華海藥業為華奧泰生物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支持。未來華奧泰也希望能夠借助資本的力量,將公司產品更快更好的推向市場。
談及資本在生物醫藥產品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朱向陽認為,整體來看,作用是正面的,“資本可以讓這些回國海歸的創業變成了一個相對容易的事情” ,其中的確存在同質化競爭、靶點重復扎堆等情況,但是這對于患者來說并不完全是壞事。
“如果沒有競爭,如果我們國家沒有這么多PD-1,那么國外原研藥直接就在國內賣高價?!敝煜蜿栒J為,從這個角度來看,資本的加入對于整個生物藥產業的影響是正面的。
但與此同時,朱向陽也提到,當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依然面臨基礎研究不足、產研結合不夠緊密、本土決策型人才偏少等問題。
“大量海歸人才的回歸帶動了年輕人的成長,生態圈發展迅速,但具備獨立決策能力的本土人才依舊稀缺,因此,我們目前也繼續堅持重點培養本土人才,打造本土創新團隊?!敝煜蜿柋硎?。
值得注意的是,華奧泰所選擇的腫瘤與免疫疾病兩大領域是眾多生物醫藥公司選擇布局的疾病領域。朱向陽表示,因為華奧泰生物是以抗體藥研發為基礎的生物公司,而腫瘤與免疫疾病這兩個領域相對比較適合用抗體藥物來治療,但是面對來自整個行業的激烈競爭,華奧泰生物希望通過持續創新與提高質量來應對。
“在選擇項目時,我們會隨時關注全球范圍內的類似研究進展并與之展開對比,只有在取得同等水平乃至優于競爭對手的前提下,項目才會繼續推進,”朱向陽博士表示,目前,華奧泰生物引入與自主創新的比例在1比8。共有20多個在研項目,有7個項目已在臨床試驗階段,有7個項目共獲14IND批件,包括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
“PD-1是少有的能夠對多種腫瘤有效的單一靶點,后PD-1時代也有很多新的靶點,如CD137、CD47,而‘超級抗體(Super Antibody)’概念的提出又推動了一批雙靶點、ADC等藥物的研發熱潮?!敝煜蜿柌┦拷榻B,繼2021年年初相繼在中美兩國獲批臨床后,華奧泰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靶向PD-L1/VEGF的雙特異性融合蛋白HB0025于3月份在美完成首例患者給藥,這是國內生物制藥企業少有的中美同方案競爭入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