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滿活力的創新社區——沈陽國際軟件園

沈陽市渾南區中鈦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阜新市海州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基地奧瑞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中、高速靶機裝配車間
遼河水,繞燕山余脈蜿蜒而出,孕育出工農業蓬勃發展的遼河平原。
長白山,展群山縱橫蒼翠凌天,蘊藏著遼東南不勝枚舉的綠色資源。
黃渤海,海風和煦浪潮激蕩,承載著東三省振興發展的時代大船。
白山黑水,不僅是東北的文化名詞,更是東北的地理特征。當“十四五”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號角吹響之時,一幅因地制宜,協同發展的嶄新“藍圖”早已在遼寧大地鋪展開來。
黨的十八大就新時代東北振興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對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寄予殷切希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作出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指示;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明確了東北地區“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的定位——如今,“十四五”東北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推動新時代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勢在必行。
遼寧省委、省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眼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突破,提出了在“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沈陽、大連“雙核”牽引的“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一圈”即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一帶”即遼寧沿海經濟帶,“兩區”即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和遼東綠色經濟區),旨在統籌好“點”和“面”的關系,打破空間上的條塊分割,防止產業上的同質化競爭,優化生產力布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各得其所、各展所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局面。
握指成拳 打造以沈陽為中心的現代化都市圈
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以沈陽為中心,輻射帶動鞍山、撫順、本溪、阜新、遼陽、鐵嶺等市全面協同、一體化發展——曾經的老工業基地集群,如今再度成為承載遼寧發展的動力源泉。
作為東北亞交通幾何中心,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將著眼于東北、東北亞區域循環和經濟人文協作網絡,圍繞先進完善的軌道交通圈、產業協作圈、人文創新圈、就業通勤圈、統一市場圈和品質生活圈建設,通過加強產業體系協同創新、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加快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五大抓手,著力打造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東北振興發展增長極。
今年9月,沈陽市啟動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四張網有機融合,銜接一體,為現代化都市圈發展埋入暗線,實現“國鐵公交化”,打造“一小時通勤圈”。
現代化的治理方式給生活帶來更多便利。9月29日,沈陽市市民碼上線運行,將醫保碼、防疫碼、支付碼等15項功能融合,服務功能和應用范圍全國領先?!笆奈濉逼陂g,沈陽還將構建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和全市通辦”新模式,率先在都市圈內統一身份認證,實現多碼融合、一碼通用。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100%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全域通辦”,95%高頻服務事項“掌上辦”,100%審批結果信息共享互認。
向海圖強 深入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
9月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蓄勢起航。遼寧沿海經濟帶以大連為龍頭,連同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6市在產業轉型升級、體制創新、開放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十四五”時期,遼寧沿海經濟帶將深度鏈接環渤海等沿海、沿江經濟帶,面向亞太地區沿海分工協作網絡,在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創新驅動、新區建設、海洋經濟等六大方面發力,加快建設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積極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
蜿蜒的海岸線將遼寧各個濱海重鎮緊密相連。作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大連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創新應用飛地模式,開發太平灣合作創新區,讓日韓的優勢產業項目落地更加便捷。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上,海洋制造、氫能、核能等特色產業項目拔地而起,簽約項目共計34個,總投資額達到285.6億元。
一核引領,兩翼協同,多點支撐。渤海灣,遼寧營口,現代化國際港口樞紐建設推動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進出口總額5年累計突破25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0%。黃海畔,丹東東港沿海的灘涂泥坑,也是產業“聚寶盆”,通過大力發展淺海貝類養殖產業,貝類養殖年產量達28萬噸,年產值達26億元……
聚力借勢 建設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
作為京津冀和沈陽現代化都市圈的“后花園”“項目庫”,遼西多年來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底色,緊緊抓住京沈高鐵全線開通的有利契機,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皮革、智能鑄造、文旅產業等優勢產業,同時精心培育以氫能源、無人機、賽道、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發展活力持續增強,不斷推動轉型振興進入新階段。
10月13日,2021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總決賽在阜新海州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基地開幕。室外,無人機在盡情翱翔。室內,合作洽談如火如荼。賽事期間,現場簽約項目17個,總簽約額達4.1億元。
從亞洲最大的機械化露天煤礦所在地,到無人系統產業基地,海州的變遷,來源于協同發展帶來的機遇。2020年,阜新被確定為“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為新產業布局瞄準了方向。2021年5月,北京市延慶區政府與阜新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北京中關村延慶園與海州經濟開發區共同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園,用于融入京津冀地區的智能制造產業,為產業轉型夯實基礎。
在葫蘆島,東戴河新區既是融入京津冀產業、科技、人才轉移的“主戰場”,也是京津冀人民居住、旅游、康養的目的地。7月29日,遼寧東戴河新區融入京津冀“帶土移植”科技招商推介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北斗伏羲、航天宏圖等20家企業現場完成簽約,“東戴河·中關村金種子實訓營”等10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一個個新興產業正在遼西大地上破土而生。
生態優先 探索遼東綠色經濟建設新路徑
遼東半島地處長白山余脈,山川密布,河流縱橫,是遼寧重要的水源地涵養型生態功能區,生態經濟資源豐富。其中,遼寧省岫巖縣、鳳城市、寬甸縣、本溪縣、桓仁縣、撫順縣、新賓縣、清原縣、西豐縣等9個縣(市)立足生態安全,協同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以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為基礎,立足生態安全,探索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為生態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借鑒樣本。
在桓仁,國有林場轉型發展森林旅游業,變“砍樹”為“看樹”,打造楓葉谷森林公園,建設集紅葉觀光、避暑度假、休閑養生、山地運動為一體的遼寧首個森林生態旅游度假景區。2020年,楓林谷共接待游客20萬人次,實現收入1100萬元,徹底改變原來國有林場入不敷出的尷尬局面。
遼東將“十四五”綠色產業發展目標錨定在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的主線,大力發展生物制藥、現代中藥、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務等產業,建設大健康產業基地,加快林下經濟發展,培育一批道地藥材、食用菌加工等綠色農業示范樣板。
發展綠色經濟要敢闖敢干。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的丹東鳳城市大梨樹村,圍繞特色農業、規模工業、現代商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綠色經濟。2020年,大梨樹村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3.7%,宜林荒山綠化率達到90%。同年,大梨樹村社會生產總值16億元,人均年收入達到2.2萬元。
策劃:廖廓 劉勇
文字:劉勇 李青坡 李妍莊 楊銀東 金佳玉 瓜爾佳紫儀
美編:張偉
統籌:汪拓 戴元平 王玉鵬
數據來源: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