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集微半導體峰會日前在廈門海滄舉行。記者從峰會了解到,到2025年,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其中海滄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不低于500億元,將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
近年來,海滄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了從“零基礎”到近百億元產值規模,帶動相關投資近百億元的“雙百億”飛躍。放眼海滄,士蘭微、通富、云天、安捷利美維等一批制造業企業和30多家芯片設計企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藝技術路線為主的產業鏈布局。作為支撐海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專業團隊,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通過資本引導,細分領域深耕,培育適合本土的半導體產業鏈和生態。據集微網專業機構測算,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成立短短四年,浮盈60億元,今年,廈門半導體投資項目整體預計營業收入將超過90億元。海滄已成為匯聚中國半導體產業頂級資源的新地標。
構建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
2016年以來,廈門海滄將集成電路作為主導產業謀劃發展,在產品導向芯片制造(特色工藝)、先進封裝和集成電路設計等細分領域打造比較優勢,不斷構建區域完整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
目前,海滄已培育引進士蘭微、通富、云天、金柏等制造類項目12個,設計類項目31個,先后打造了集成電路制造產業園、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海滄半導體產業基地等集成電路載體空間。
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匯聯表示,廈門通過資本引導、細分領域深耕,培育適合本土的半導體產業鏈和生態,打造以特色工藝、先進封裝、載板為主的產業鏈布局,支持創業團隊入駐,推動海滄區半導體產業實現從“零基礎”到近百億元產值規模。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海滄集成電路產業能夠快速崛起,不僅是因為選準了方向,更是因為放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化‘招商’為‘營商’,用市場化手段激活產業生態?!睆B門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長柯炳粦表示。
進軍集成電路產業之初,海滄就引入高端產業人才,成立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并堅持按市場機制和行業規律獨立運營。通過牽頭或參與企業股權戰略投資、并購等市場化手段,廈門半導體成功孵化眾多核心技術自主的企業和項目。
2018年,在獲得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種子期支持后,廈門云天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得以在海滄成立。經過不到兩年發展,該公司迅速成長,不僅在去年10月獲得億元A輪融資,而今又宣告入駐半導體產業基地,邁出增資擴產的步伐。
云天半導體總經理于大全介紹,該公司二期項目計劃總投資9億元,準備新建4/6英寸及8/12英寸兩條3D WLCSP生產線,預計項目達產后年產值超過4億元。
高質量才能跑出高速度
兩年時間,海滄士蘭微電子12英寸芯片生產線就完成廠房封頂、通電、投產;一年時間,海滄半導體產業基地就實現從拿地到封頂……在集成電路發展過程中,“海滄速度”的紀錄不斷刷新,但產業質量不僅沒有被稀釋,反而更加堅實——2020年,海滄實現工業總產值約1400億元,徹底擺脫多年在千億元左右徘徊的局面。
海滄的經驗證明,高速度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并不矛盾,甚至是互為前提的一體兩面。
完善的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是半導體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要素保障。四年來,EDA公共設計服務平臺、嵌入式處理器與SOC設計服務平臺、SiP系統級封裝平臺、廈門大學集成電路特色工藝與先進封裝產教融合平臺、國產化信息技術生態體驗與適配中心等相繼設立,一步步提升了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環境。
海滄半導體產業基地在設計階段就與意向企業深度對接,收集定制需求,采用全過程工程咨詢招標確定監理及設計咨詢單位。海滄區工業發展領導小組把相關部門整合在一起,統籌協調、“并聯作業”,服務關口前移,士蘭微生產線項目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拿到施工許可證僅花了5天時間。
據了解,2021年以來,海滄集成電路產業已先后獲得第四屆集成電路“IC創新獎”產業鏈合作獎以及“2020—2021中國集成電路高質量發展十大特色園區”等榮譽獎項,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在對2020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的全國216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中,肯定海滄“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特色優勢明顯、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產業基礎雄厚”。
(本報記者 馬躍華)